楚式漆艺:不褪色的人间繁华 楚漆艺制作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比建老师专题讲座

2020-03-12 来源: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开展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积极参与,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北省楚式漆器非遗项目”传承人刘比建老师达成合作,一方面学校组织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到大师工作室参观学习,一方面学院邀请刘比建大师在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院校与大师形成良好互动,共同探索工艺美术人才教育教学新道路。

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韩非子·十过》

我囯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是大漆髹饰技艺的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漆器光亮洁净、轻便、隔热、耐腐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替代了青铜器。在战国至秦汉的500多年间出现了空前的漆文化高潮。

楚式漆器历史悠久,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楚国的漆器髹饰技艺、脱胎漆器工艺及堆鼓描金等技艺,使之达到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这些技艺流传至亚欧等国家,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楚人对漆木器情有独钟,漆器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楚式漆器一般用榉木、楠木、樟木雕刻,上天然漆自然干燥后彩绘而成,天然漆具有防潮防腐性能,使漆器历经千年仍光彩夺目。不仅有漆杯、漆碗、漆盒等生活用具,有漆鹿、漆座屏等工艺品,还有漆琴、漆瑟等礼器用具。

3.jpg

刘比建老师长期为湖北省博物馆做楚式漆木器类文物的修复、仿制,是“曾侯乙古瑟”等多种漆木古乐器的唯一馆藏复制件制作者。讲座中刘比建老师谈到,恢复出土文物的原貌、功能,要尊重古人的想法。除具备高超的漆器制备技艺外,还要通晓楚文化史,对历史进行“整旧如新”的再现。

近年来,为延续楚式漆艺不褪色的繁华,刘比建老师尝试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他结合楚式漆器的美学特点,制作出古瑟、古琴等乐器;在制作上,则更注重古今文化的融合。他制作的“锦琴”,琴身点缀楚文化特色纹饰,古朴之中更添灵动。刘比建老师认为,要更好地传承楚式漆艺,就应该让这项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


4.jpg

现如今“漆”已不单单是一种手工艺材料,更是一种东方精神的传达,内敛、含蓄、典雅、沉静而温和,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艺术载体和符号。现代漆艺在继承传统漆艺的同时,又以其特有的语言、艺术创造过程及其价值开辟了新的艺术样式。

在刘比建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仿佛为师生们打开了一幅古老而又新颖的长卷,楚人精神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最终,整个讲座在众多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2.jpg

刘比建大师讲座现场

刘比建老师简介:湖北人,从事艺术工作四十余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第四届省工艺美术大师。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湖北省楚式漆器非遗项目”和武汉市非遗项目“楚式古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自81年为湖北省博物馆修复,复制随州擂鼓墩漆木器文物,并提出了获得专家一致好评的修复复制方案。

 近年来,刘比建老师仅获得国内工艺美术类最高奖项——百花奖金奖就已达五项。2015年原创作品古琴(锦琴)获百花奖“金奖”2016年原创作品"唐韵天歌"再获百花奖金奖。并由此入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汇集全国工艺美术各个门类精品佳作的最权威的国家级展览。


26573fb43280d33413c8b1cfb28e128.jpg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师生参观刘比建大师工作室

随后,刘比建老师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成为解放后至今第一个作品入藏国家博物舘的湖北人。并获特邀为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展示楚漆器精品。2018年凭原创作品“九头鸟新说”“唐韵天歌”“锦琴”(古琴)三件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刘比建.png

唐韵天歌-正面小图.jpg

作品:《唐韵天歌》正面

唐韵天歌-背面小图.jpg

作品:《唐韵天歌》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