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而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致力于精品漆器的创作,成功恢复了濒临失传的犀皮漆制作工艺并赋予其崭新的面貌。不描、不刻、不画,却将变幻的纹理深藏于大漆之中,打埝、刷漆、打磨抛光,极致的追求让漆器工艺获得新生,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收藏。

作品名称:红金斑犀皮漆大圆盒
作品规格:高13.5厘米,径25.3厘米 作品材质:天然大漆、夏布、古瓦灰、矿物质原料等(夹纻胎) 该作品造型取自唐代银鎏金高足圆盒,强调其华丽饱满的气质。犀皮漆为诸种髹饰技法中工艺难度最高者之一,为多种色漆高低打垫堆叠成花纹,复加磨平推光而成,佳者色泽艳丽,手抚之则平滑细嫩、丰满盈润。本器工艺精准,万向开合仍严丝密缝。原料研制珊瑚、黄金等细粉入漆,色泽更加华丽鲜明,光彩夺目。盒中承盘浓黑光润,照人如镜。2010年《红金斑犀皮漆大圆盒》在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艺术精品奖中获得金奖;2011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漆器是经过制胎式脱胎、修饰底漆、打磨、推光、装饰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是古代中国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的戗金、描金等漆器艺术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漆器工艺博大精深,成品造型大气,但其中犀皮漆工艺却濒临失传。甘先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下定决心投身到漆艺研究中。他说,要做漆器,就要做最好的漆器。
在此之前他经历了漆器学徒、漆艺厂副厂长以及古董商人的职海生涯,生活原本安定富足。1999年,为了做“最好的漆器”,45岁的甘而可关掉了原本收入颇丰的古董店,转身投入到犀皮漆工艺的研究与制作上,这项事业并不能带来丰厚的收入,相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财力。
这项工艺没有样本可以参考,有的只是书上对它寥寥数语的记载,甘而可甚至不知道这条道路能否走通。即便如此,他还是毅然决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说,选择很重要,既然决定了,就一路走去,绝不回头。
犀皮漆在徽州当地是最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南宋时期,犀皮漆的漆器作为贡品,为皇家所御用,各代工匠更是将犀皮漆复杂的制作工艺,视为不传秘法。
人们关注漆器,多关注漆器表面的髹饰工艺,因为这是最显而易见、最引人注目的。但是在甘而可眼里,好的作品,从头到尾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完美,这是甘而可的信念。
一件漆器,从最基本的漆器胎骨做起,再经过裱布、打磨、髹饰等多道繁杂工序,需要至少耗费一年的功夫才能最终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年只做一件漆器,而是说漆器的制作周期需要一年,从设计、制胎骨、上漆、裱布、做漆灰、成型,到外部装饰、打磨抛光,以及最后的细节处理,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如漆器八棱净瓶,该作品的器型源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八棱净瓶,瓶身由方渐渐过渡到圆,造型跨度极大。除了器型的丰富,以及表面细致、精美的纹理之外,该瓶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内部所使用的“推光”效果。

作品名称:鹿角砂八棱净瓶
作品规格:高21厘米,径11厘米 作品材质:天然大漆、夏布、古瓦灰(夹纻胎) 该作品造型取自法门寺地宫秘宝秘色瓷八棱净瓶,其造型十分优雅,端庄规整。其特点为:瓶颈细长,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呈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在瓶颈与瓶身相接处装饰有相应的八角凸棱纹三周,呈阶梯状。该作品尺寸严谨如一而精度胜之。八棱纵贯上下,筋骨挺拔。作品中的鹿角砂,为漆器饰工艺中十分微妙的一种,漆面经过精细的打磨,仍然刻意保留颗粒状的纹理,质佳者可显示出浓丽的褐色,如细砂堆叠,端朴色泽中依稀可见黄金微粒熠动,通体漆纹万般变化却无一雷同。口足内部及圆底均精细推光,坚平浓黑,光润如镜。极具收藏价值。本件作品2016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名称:黑金斑犀皮漆六方瓶
作品规格:高68.8厘米,径38.3厘米,重6.120kg 作品材质:天然大漆、夏布、古瓦灰、金箔(夹纻胎) 全器高大尊贵稳重,由上而下划作六方,寓意东西南北天地六方平安。在造型的细节上,皆符合圆中带方,以线带面,纲举目张的思想。尤耐品味之处是口足处均不存在直角,皆以符合几何比例精神的切割倒角表达,但横纵棱线贯通挺拔,充满古典雕塑感和形体张力,这在漆器造型上和脱胎技术上需要很深的功底。本作品在犀皮漆的技法上更是一件突破历史的重器,为表现六方大瓶的庄严厚重,作者舍弃了犀皮漆常见的多种色漆的搭配,仅以黑、褐、金三色反复层叠髹饰,黄金的肌理如丝流动,穿行在光润的黑褐层次中。全器通体莹洁、规整、庄重。本件作品2018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甘而可的工作室,茶盏、茶叶罐,甚至桌椅等普通人家的陈设,均为漆器制品,色彩明丽、精致洗练。甘而可说,他的作品都是按照古代宫廷内府与造办处的造器原则和标准,所有器物合口要做到严丝合缝,不能有半点误差。而漆面更是要不停地打磨推光,直至达到无瑕的境地。
一件作品做起来工序多、时间长,长的要一两年,短的也要八九个月才能完成,没有一颗虔诚的心是做不到的。
生活中的甘而可,在身边人看来,对待工艺的要求极为严苛,没有丝毫放松,但他向来举止温和,言行有度,不向人发火,也很少着急,颇有君子之风。他说,打磨自己的性情,也正像打磨一件心爱的漆器一样。
甘而可说:“你今天做不了最好,没关系的,还有明天;明天做不了最好,也没有关系,还有后天,甚至是一辈子。只要你坚持做下去,终有一天,会成为最好的。一生做一件事情,应该可以做好的。徽州的传统漆器工艺种类很多,我要静下心来把它们恢复出来,我要通过我的手让人们重新看到徽州漆器的光彩。”

作品名称:鼓上飞燕
作品材质:红珊瑚 此作是1977年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会上的获奖作品,使用了根部向上,枝梢向下的处理手法,用独特的玉雕语言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着意刻划了中国古代艺术家那体轻如燕,可在"莲上舞"、"掌上舞"、"鼓上舞"的功力。她左脚吸起,右肢半足尖立,左手呈按掌手位,右膊背于身后,两手各持一羽扇,脚踏宫鼓,鼓面铺锦,正所谓"走鼓不沾棉",那旋转、扭动的姿态,大有古汉舞之"历七盘而屣蹑"之风,那优美跳动的旋律,似乎正在人们耳边回响。

作品名称:人之初
作品材质:松石 此作是为世界和平年所创,完成于1987年。作品以中国上古时的一个传说作为突破点,表达了对世界大同的认识和理解。在中国创世纪的传说中,“女娲造人”被世人口口相传至今。我们都是女娲的后代,互相之间应当相近亲和,没有反目成仇,更不应该存在战争和杀戮。作品极力表现的是勃勃向上的生机和亲如一家的欢乐祥和,此处正应合了中华文明中大爱无疆的哲学思想。
媒体关注
子曰:“依与人,游与艺。”内心的修养达到了,才能自由地掌控技艺。 漆艺大师甘而可先生,为“器无巨细,至能载人其上而不摧裂”这个信念,坚守了数十年。
更多作品欣赏


如园—红金斑犀皮漆天地盖盒(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红金斑犀皮漆莲瓣形多层奁盒(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茶叶末色流淌漆宝珠钮三足炉

大金斑海棠式长杯

玳瑁斑犀皮漆碗

褐斑流彩漆茶叶罐

红斑犀皮漆六方瓶

红金斑犀皮漆葵瓣型大攒盒

绿金斑犀皮漆菱花盒

绿金斑犀皮漆天球瓶(2016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戗金飞狮纹大圆盒

褐斑流淌漆手持炉

红金斑犀皮漆荷叶盖罐

红金斑犀皮漆菱花盒展开

精细黑推光漆荷叶盖罐

绿金斑犀皮漆茶具一套

楠木擦漆提梁盒

戗金宝相花天地盖盒

唐式黑底纹流淌漆盘口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