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超理事长:力推“新国标”是民生之需 企业之盼 行业之要

2013-05-07 来源:中国自行车协会

近日,中国自行车协会马中超理事长在多个场合介绍推动“新国标”出台的进展情况。他一再强调“新国标”对民生、企业和行业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中国自行车协会及各省市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和讨论,加强宣传引导,为标准顺利出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力推“新国标”是民生之需
   “让消费者更有力量”,这是今年3月26日,马中超理事长应邀参加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举办的“环保健康安全出行”电动自行车消费大家谈公益活动上的讲话要义。马理事长指出,正是因为有了广大消费者的厚爱,才有了电动自行车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如今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1.43亿辆,2012年产量达到了3 505万辆。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成就了中国电动自行车这个中国人自主、自立的原创产业。
 与会消费者代表和相关专家认为,环保健康、安全出行是城市社会的必然选择,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出行方式的有益补充,比步行快捷、比公交方便、比汽车灵活,是老百姓出行很好的交通工具。他们对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分类设计均表示赞同,呼吁推动其尽快出台。
 活动结束的当天,北京电视台、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健康报、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网、中国网和电动自行车时代网等多家媒体均对此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北京日报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在修订中,有望今年出台”为标题,北京晚报以“新‘国标’有望年内出台,届时超过设计时速将自动断电”为题,对电动自行车新标准进行了详细报道。京华时报则通过对“电动车骑车人”、“快递业务员”和“行人”等百姓代表采访的形式,表达了对新电动自行车标准出台的渴望。另外,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也纷纷转载了主流媒体对此次活动的报导。
4月8日,马中超理事长在湖北汉川出差时,有媒体问及近期深圳警方集中销毁3 600余辆电动车一事,马理事长指出:简单粗暴的销毁方式一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如何对这样一种民生产品进行更加合理、良性的监管,需要我们的管理部门拿出更高的智慧和更大的勇气来思考和破解,需要多听听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同时也需要多听听社会各界以及行业专家学者的意见。他还明确表示,该事件更进一步印证了新国标出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力推“新国标”是企业之盼
    在中国,自行车历经百年,而电动自行车从起步到今天,也就十多年。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披露,自行车制造第一次作为“大类”,入列中国轻工行业的20个大类之中。中国规模以上的自行车企业有712家,其中自行车企业396家、电动自行车企业316家。电动自行车已经占行业半壁江山。
4月19日,马理事长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用一组数据说明了企业的变化:2009年年底全国拥有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共有2 600余家,实际从事电动自行车生产的企业有2 300家;而随着产业之间兼并重组的推进,到2012年底,全国拥有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约为1 050家,而实际从事生产的企业只有500余家。
而“新国标”从14年前启动至今,曾先后出了十多个修订稿,出台时间也不断地被推后。“新国标”,其“出台”历程可谓一波多折。
 马中超理事长向记者介绍,为促成“新国标”的早日出台,2011年年底中国自行车协会牵头成立了国标起草协调小组。“如果说2009版的标准的搁浅主要是因为同电动摩托车行业存在矛盾,在此次新国标修订过程中,通过和摩托车行业的多次沟通协调,现在这个矛盾已经不存在了。”
尽管“新国标”尚未正式出台,不过了解到“新国标”出台计划的企业已经开始谋划应对之策。在广东省,大约有60%至70%的自行车协会会员已经着手调整企业的生产业务,也有个别企业退出了这一市场。
马理事长在中国自行车协会八届一次理事会上说,电动自行车国标修订工作在我们全行业艰苦不懈的努力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积极协调下,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年内有望颁布执行。在标准发布执行前,我们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要使企业对“新国标”怀有敬畏之心,严肃认真地维护和贯彻执行。同时,我们还要借助有效渠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特别是引导相关部门和民众理性、客观的看待电动自行车,为行业科学发展、为标准顺利出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为国标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力推“新国标”是行业之要
    马理事长指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让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尽快出台,这是行业之要。
在他看来,前十多年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发展有其必然性:一是门槛之低使众多草根企业蜂拥而至;二是市场现成,消费者需求拉动产业快速形成“量”上规模;三是技术现成,简单的“拼装”替代了核心技术。
马理事长说,今天,这种必然性也已经不复存在。原因之一是电动自行车前十家企业产量占行业的40%,力争打造国际品牌;前50家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品牌,而百家以内的企业在做区域品牌。如此高的集中度,让家庭作坊式的草根企业不再容易进入。原因之二是铅酸电动自行车的量已趋于饱和,农村可能是今后电动自行车增长的一个主要市场。原因之三是企业开始拼技术,拼质量,创品牌。以“量”取胜的模式,已被淘汰。
他预测,“新国标”如能顺利实施,将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马理事长说:“电动自行车产业升级关键在于锂电池,目前重量轻、体积小、循环使用寿命长的锂电电动自行车市场占有率仅为2.5%,增长空间巨大。通过“新国标”分类定标,将有助于企业调整业务结构,逐步减少技术含量不高、环保代价高昂的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的生产业务。”
因此,马理事长在无锡锂电池标准宣贯会上大声疾呼:电动自行车企业要“恶补”自主创新意识;锂电电动自行车企业要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快速发展上下功夫,适应多种需求,拉动出口市场。
4月11日,马中超理事长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要领导在向国务院负责同志汇报工作之际,反映了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14年一直修订未果的不正常状况,希望引起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关注。
4月13日,马中超理事长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方向副主任交换意见,希望有一个时间进度表,方向副主任也表示希望新国标年底出台。
这位自上任便一直在为新国标出台奔走协调、倾尽全力的行业掌门人,最近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新国标尽快出台,有利于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有利于为城镇化居民出行提供良好的服务,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监管和执法。他提出:新国标一日不出台,我们一日不能懈怠;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应对各种变化;各地协会、各副理事长单位、重点骨干企业要认真学习和了解新国标《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参数,在宣贯上起好带头作用。